Wednesday, October 10, 2018

第九品 一相无相分

【经文】
须菩提。于意云何。须陀洹能作是念。我得须陀洹果不。须菩提言。不也。世尊。何以故。须陀洹名为入流。而无所入。不入色声香味触法。是名须陀洌须菩提。于意云何。斯陀含能作是念。我得斯陀含果不。须菩提言。不也。世尊。何以故。斯陀含名一往来。而实无往来。是名斯陀含。须菩提。于意云何。阿那含能作是念。我得阿那含果不。须菩提言。不也。世尊。何以故。阿那含名为不来,而实无不来。是名阿那含。须菩提。于意云何。阿罗汉能作是念。我得阿罗汉道不。须菩提言。不也。世尊。何以故。实无有法名阿罗汉。世尊。若阿罗汉作是念。我得阿罗汉道。即著我人众生寿者。世尊。佛说我得无诤三昧。人中最为第一。是第一离欲阿罗汉。我不作是念。我是离欲阿罗汉。世尊。我若作是念。我得阿罗汉道。世尊则不说须菩提。是乐阿兰那行者。以须菩提实无所行。而名须菩提。是乐阿兰那行。

【译文】
'须菩提,我再问你,初果须陀洹的圣人能认为自己已修得须陀洹果了吗?' 须菩提说:'不能的,世尊。'   '为什么?'  '因为须陀洹这个果位叫入流,然而却无所入,他不被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所惑,这是一个须陀洹的名字,而没有须陀洹的实体。'  '须菩提,你再想想,二果斯陀含可作这样的念头:我已得到斯陀含 的果位吗? 须菩提说:'不可以,世尊。'  '为什么?'  '斯陀含具名为"一往来",然而实无往来,因此这只是斯陀含的名字。'  '须菩提,你再想想,阿那含 能有这样的念头:我已获得阿那含的正果而达到无来的境界吗?'须菩提答道:'不能,世尊。'  '为什么?'  '阿那含虽然名为不来,说是不需轮回,而实际上佛 法无来无不来,因此阿那含只是有个无来的空名。'  '须菩提,我再问你,阿罗汉能认为自己已经修行到达不再生死轮回这种境界吗?须菩提说:'不能这样认 为,世尊。'  '为什么呢?'  '实际上根本没有什么法是永恒不变的,因此阿罗汉也只是个名称。世尊,阿罗汉认为自己已修成了阿罗汉道,那他就有了我相、人 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。世尊,您曾说我已达到没有胜负心、斗争心的境界,这是人的最高境界,是超出欲界最高境界的阿罗汉。世尊,我倘若有这种心念:‘我已修 到了无争的阿罗汉境界。' 您就不会说我已是达到一切无争境界的人了,因为我实际上什么也没修,只是得了个须菩提,是无争之人的名义而已。

以上经文与文章摘自[弘善佛教网]

【解说】
小乘佛教共有四个果位
   - 第一果为须陀洹,意为”预流果”,凡夫通过修行断尽”见惑”,开始见到佛道,进入圣道之法流。证得须陀洹果以后,只会在三善道(天道、阿修罗道和人道)之间轮回 。
   - 第二果为斯陀含,意为”一来”,凡夫进而断除欲界”思惑”。斯陀含只断除了欲界思惑的前六品,尚有三品没有断尽,因此还需要在人间天上再受生一次,故名一来。
   - 第三果为阿那含,意为”不还”,断除欲界思惑后三品,不再还来欲界受生。
   - 第四果为阿罗汉,意为”断尽欲界、色界、无色界一切见惑和思惑”,究竟无余,得不生之圣果,受人天供养。阿罗汉断除三界见思二惑,无需再修,无需再学,是四果中的究竟果位。

最后的阿罗汉称人中最为第一,可以在人间安住在无色界天人的生命状态中入定很久,长久地逃避轮回。但四个果位都是回归空性路上的风景和化城,还未彻底解脱,证入空性。

阿兰那行者是梵语。阿兰那,梵语译为寂静处。行者即修道者。阿兰那行者,译为无诤心者。既经行静坐,对佛法的理趣,作精深的体行,心无生灭,冥心禅定。

那些证得初果到四果的弟子们,应当即可放下有所成就之心,马上安住在自性本无染着、本无生灭、不来不去、本无动摇、本无清净烦恼,毕竟空的境界中。

第九品的大意是:
佛陀接着反问须菩提,从初果到四果阿罗汉,有果位可得吗? 须菩提一一回答,都无果位可得。每一个果位成就只不过是破除、放下了一些执着的境界。 实际上根本没有什么法是永恒不变的,只是起个假名叫须陀洹、斯陀含、阿那含、阿罗汉。如果,阿罗汉认为自己已修成了阿罗汉道,那他就有了我相、人 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。

倘若须菩提有这种心念:'我已修到了无争的阿罗汉境界。' 他就是没有达到一切无争境界的人了,而他实际上他认为什么也没修,只是得了个须菩提,是无争之人的名义而已。

以上乃摘自不同佛教网站,以作方便解说,如有不解,不明或错述之处,请回馈或参考原本经文作为自修。 
以上文章参考自[易度门]和[佛弟子文库]